電影訊息
風櫃來的人--The Boys From Fengkuei

风柜来的人//钮承泽/张世/庹宗华/林秀玲/杨丽音/张纯芳/陈博正/台湾/侯孝贤/分钟/风柜来的人/剧情/朱天文

7.5 / 949人    101分鐘

導演: 侯孝賢
編劇: 朱天文
演員: 鈕承澤 張世 庹宗華 楊麗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綠光

2005-11-09 20:00:57

十七歲,其去未知


   十七歲的你,是怎樣一個少年?
  
   那年,想起來那樣久遠;那段時光,想起來那樣平淡;生命是一口深深的水井,在陽光下不停的蒸發,越來越低的水面,留下來的都是精華嗎?有些痛,有些樂,有些純潔,有些無聊,有些單純,有些愚蠢,有些矜持,有些猖狂,現在還有嗎?
  十七歲的小貴和小健,共同擁有一輛單車,在北京的街頭疾馳。
  十七歲的阿清、阿榮和郭仔,共同擁有一段無聊的時光,而十七歲,一去不復返,回頭間剎那由青澀成長。

  你一定記得李宗盛《風櫃來的人》。是的,就是這個風櫃,澎湖列島中的一個。開場,是藍天下的風櫃站牌,靜止的幾秒鐘,正是侯孝賢呀。阿清、阿榮和郭仔中學畢業,沒有工作、沒有服兵役,每天無所事事的在撞球室和街頭閒逛,也不斷的招惹些麻煩出來。他們去高雄找工作,生活發生了變化。阿榮的姐姐越來越變成了城市裡的人,有一些是他們現在還看不懂的;錦和不擇手段的掙錢,是為了誰;阿清的父親走了,他陷入對父親的回憶中,甚至在飯桌上丟掉碗,誰比誰更悲傷?阿清和小杏之間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看電影,可是阿清還是無語的把小杏送走了;阿榮和郭仔在街頭買磁帶,還沒來的及掙到錢就要去服役了。

  少年的時光就是晃。用大把的時間徬徨,只用幾個瞬間來成長。
  
  小鎮和城市在電影裡對立著。一個是家鄉,寧靜悠長,鏡頭裡乾淨清爽,很多沒有人的鏡頭都似一幅繪畫;一個是遠方,多姿急促,鏡頭裡紛繁忙碌。無論走多遠,生命中不能遺忘的烙印,還是在那裡。就連小杏也去錦和的風櫃,她離不開的不是錦和這個人,而是和錦和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從第一個鏡頭起,明顯的感到和《兒子的大玩偶》不同的是,典型的侯孝賢的電影語言出現了。而從這一部影片開始,也是他和朱天文合作的開始。正是朱天文給他看的沈從文自傳是他一下明白了電影應該怎樣拍。

  侯孝賢說:「我會拍《風櫃來的人》,是因為我去澎湖風櫃探王菊金的班。在公車經過風櫃時,我感覺非常特別,於是在風櫃下車,在雜貨店中看到小型的撞球檯,一些人在那兒打著撞球,就是在那時候有了拍《風櫃來的人》的構想。因為《小畢的故事》是改編自朱天文三百字左右的短篇小說,於是有機會便和她聊起來,由於當時她對電影還是新手,所以也只是隨便地聊,並沒有聊到電影題材的問題。後來找了她寫故事,於是她介紹了沈從文的自傳給我,其實我對內地小說並不熟,但我看完沈從文的自傳後,感覺沈從文雖然寫的是自傳,但他的觀點是俯視而客觀的,於是我在《風櫃來的人》中就想用這樣一個客觀角度去拍攝。但是在電影中如何達到所謂的「客觀角度」呢?我對如何在文字與影像間轉換並不是很清楚,我記得只是常要求攝影師陳坤厚鏡頭要擺遠一點,然而有時候在朦朧模糊之際反而創作能量是最強的。」

  可以看出,從《風櫃來的人》是真正的侯孝賢的電影的開始。

  朱天文小說是這樣結尾的--潮岸不知伸向何方。他們亦將是,其去未知。誰又不是,其去未知呢?即使經過了一個或者更多的十七歲,我們就真的能看清楚去的路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