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生于七月四日/七月四日诞生/生逢月日

7.2 / 116,492人    145分鐘

導演: 奧立佛史東
編劇: 奧立佛史東 Ron Kovic
演員: 湯姆克魯斯 Raymond J. Barry Caroline Kav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荒原

2005-10-15 23:53:56

This is oliver stone


   奧利佛 Stone的電影看過三部,Platoon,Natual Born Killers以及這一部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很多人感覺stone的風格有些譁眾取寵,我不知從何而來,也許是看過《天生殺人狂》之後的感覺吧。在我看來,Stone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導演,即使不是在藝術上,也是在思想上。如果看過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你絕對不會覺得譁眾取寵。這部電影的劇本,拍攝,製作都非常的嚴謹,或者可以說~傳統~
   相比於《獵鹿人》以及stone自己的《Platoon》,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帶有更多stone本人的主觀印記。眾所周知,stone本人參加過越戰,並且兩次負傷。這部電影stone本來打算根據自己的經歷拍攝,然而在讀過Ron的自傳之後,他決定根據這部自傳拍一部電影。
   美國誕生的一系列越戰題材的電影,我林林總總的看過一些,印象比較深的還有《現代啟示錄》和《全金屬外殼》.越戰在stone這一代人心裡無疑留下了很深的印記,這一點到有些類似「傷痕文學」。鄧小平說傷痕文學「哭哭啼啼,不是男人」。越戰題材的電影不多的是哭泣,較多的是思考。無論是《Platoon》關於戰爭中人性的泯滅,《Full Metal jacket》的黑色幽默,《生於七月四日》體現的思考一脈相承。
   《生於七月四日》中的三次遊行無疑是很好的主線。就如同Ron說,我離開的時候,人們揮舞國旗,我回來的時候,人們燒燬它。傳統,宗教,政府,信念~當最後發現這些都是謊言,Ron所感到的痛苦絕對大於失去下半身的痛苦。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見,在美國這樣一個號稱自由的國家,全民失去理智的狂熱仍然會發生。羅素說,參差多態是幸福的本源。當多數美國人相信被「共產主義四處包圍」而要去「將全世界從共產主義中解救」而產生莫名狂熱的時候,也許不知道,遙遠中國的青年們也高喊類似的口號解救全世界人民。很遺憾,這些狂熱都是被別有用心的煽動,而他們同樣甚至無法解救他們自己。
    奧利佛 Stone想到的只是政府的謊言,60『s的喪失。從這個角度說,我更喜歡庫布里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