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84 Charing Cross Road

查令十字街84号/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柔情一纸牵

7.4 / 10,515人    100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旭斌游影志

2005-10-03 07:55:15

書信人生——《查林十字街84號》


在這個小攤無數次看到這個碟子,《84 Charing Cross Road》,安東尼·霍普金斯和安妮·班克勞夫特主演的,不過最後都沒有買,一是沒有聽說過這個片子,二是因為漢譯的名字《迷陣血影》。照電影中海倫對書喜愛程度的表現,如果讓我遇到翻譯名字的人,我會殺了他的。因為這個翻譯不只是錯誤,簡直是離譜。一份來自兩個愛書人誠摯深切跨越時空的友情竟然會變成什麼迷陣血影?店老闆告訴我,這張碟子已經放了三年了,一直無人問津,今天老片打折,十元三張。感謝上帝,我有幸只花了三元錢去享受這份感動……

我承認我是老古董了,因為當我看見位於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裝滿古樸書櫥的古董書店時,禁不住一陣激動。這是一家二手書店,名叫馬克書店。書店的日常管理人是法蘭克·杜爾,一位優雅博學的英國紳士,他經常奔波在英國各地的豪宅,去收購那些舊書用來出售。他盡力滿足各種顧客的需要,因為他明白作為一個愛書人對書本的重視和珍愛。書店把廣告做到了美國的書評雜誌上,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被紐約的女作家海倫·漢芙看到。她正為尋找幾本英國作家的書發愁,於是從1949年10月5日開始,她和馬克書店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鴻雁友情,直到1969年法蘭克去世後的幾個月,在書店即將拆遷時她才有機會來到倫敦這家書店。二十年因書結識的友情清淡如水卻彌足珍貴,漢芙的熱情坦誠和法蘭克的含蓄雋永躍然紙上,相映成趣。這部電影就是根據美國女作家海倫·漢芙親身經歷改編的,當她把二十年里和馬克書店所有的來往信件以及她在倫敦一個月的遊記寄給美國《讀者文摘》發表後,小說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而電影也在1987年的時候獲得了當年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取勝的當還是這種清新雋永的感情。影片再現了戰後倫敦古樸的建築風格,在音樂和色彩上增加了濃厚的懷舊氛圍。儘管連男女主角直接交流的機會都沒有,可是場景的銜接和時代背景的展示充分彌補了故事情節的單薄,讓人欣賞的時候不禁為之沉醉。我甚至開始愛上電影中的倫敦,正如海倫說的想去倫敦尋找英國文學中的倫敦一樣,我喜歡英國文學,可是我接觸到的只是中文化的倫敦,真希望自己有機會可以體驗純正的英語文學,就像朗讀中國文言文時的感覺一樣,美妙而又神奇。閱讀是一種神聖體驗,而對語言的解讀感受更是一種艱辛而又充滿樂趣的過程。

我喜歡這部電影也許是因為自己和海倫一樣愛書。可是和她相比,我對書的喜愛顯得那麼虛偽,書的存在似乎只是為了給自己一種似曾閱讀的感受,而不是真的。我喜歡買書,每次出差在城市中尋找的就是書店,遍佈各地的好像只有新華書店這樣大而全的倉庫。迄今為止,關於書店印象中最深刻的還是大連的沐文堂,友誼廣場前不足三平方米的店舖卻充溢了書的香味。「購買尚未讀過的書有違我的原則,就像買沒有試穿過的衣服」,這是海倫的藏書宣言。我想我贊成她的觀點,不過卻已經沒有機會在圖書館裡看書了。我喜歡圖書館的閱讀感受,靜靜的,安逸的,空氣中只有這種陳腐濃郁的紙香,耳邊只有別人輕翻書本的沙沙聲,在空曠的大堂里那是一種美妙的音樂,而你的心神總會在這個時刻貫通作者的神思。閱讀是一場智慧的交流,作者在字裡行間藏進謎語般的哲思,而閱讀者更像是一個解字謎的體驗者,抽繭剝絲的沉醉會感受到與先知對話的享受。面對著書房如山的書籍,這部電影讓我汗顏不已。書本只為愛它的人存在著價值,這和人一樣。你說自己愛它卻只把它束之高閣,就像你說愛一個人卻讓她的心沾滿灰塵一樣罪過。所以,愛不是為了收藏,而是為了體驗,否則汗牛充棟等同與一無所有。我想我該感謝海倫,她教會了我要愛人般地愛書。別只想著去買它,如果你不看它就讓它存在著該存在的地方。

一直想過這樣的生活,在確認自己是老古董之後更是如此,像法蘭克般地生活,在平靜安逸中充滿對生活和家庭的熱愛。生活中的法蘭克總是溫文爾雅的。在書店裡他是個好經理,他兢兢業業地為書店工作了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里,他為每位愛書人奉獻了自己的淵博學識和慇勤服務,當找到一本顧客需要的書時他臉上洋溢的不僅僅是高興,更是一種滿足和幸福。愛書人對書的欣賞不存在時空限制,特別是在翻閱二手書的時候除了和作者進行精神交流之外,還可以和以前的閱讀者進行情感交流。我看書也喜歡在書頁的間隙寫下自己稚嫩的見解,也許很多年以後,當我的書傳到別人的手上,當他能夠通過我的文字感受我感受到的,那也算是一種思想的永恆。家庭中的法蘭克是個慈祥的父親和稱職的丈夫,儘管他的妻子諾拉不能進入他真正的精神層面,儘管諾拉在他死後寫信告訴海倫甚至嫉妒他們之間這種交流,可是他對家庭真誠的愛沒有改變。他和海倫跨越千山萬水、延續20年的純潔無私的友誼更是見證了他高尚的人格。電影中最令人難忘的一個鏡頭,法蘭克在知道海倫因為治療牙齒花費了本該來倫敦參加女王登基大典的費用,不能前來倫敦的時候,他在鏡頭前喃喃自語,呆滯了一陣,眼神空寂落寞,儘管持續時間不長,可是充斥在全場甚至瀰漫到電視機前的傷感讓人扼腕痛惜。那是唯一一次有可能見面的機會最終還是沒有實現,而海倫的倫敦之行已經是在法蘭克因病去世的幾個月之後了。人生就是一場閱讀和寫作的過程,閱讀是為了學習,寫作是為了記載,只有書本才可以見證永恆的人生,正如海倫·漢芙朗讀的英國17世紀詩人約翰·鄧恩(John Donne)的詩歌一樣:
「All mankind is one volume,
When one man dies,
one chapter is not torn out of the book,
but translated into a better language.
And every chapter must be so translated,
God employs several translators,
Some pieces are translated by age,
Some by sickness, some by war, some by justice,
But God’s hand shall bind up all our scattered leaves again for that library,
Where every book shall lie open to one another.」
這首詩歌正是理解電影的一個註解,其實我原本該用電影裡現成翻譯的對白,可是我不希望能夠讀懂的人會有絲毫理解上的偏差,如果這樣的話我會對自己犯的錯誤難以釋懷,因為別人也會像我對待那個翻譯這部電影名字的人一樣深惡痛絕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