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

深海长眠/长眠地中海/情流心海

8 / 85,279人    125分鐘

導演: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編劇: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演員: 哈維爾巴登 貝琳洛達 蘿拉杜納斯 克萊拉西庫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天吾

2005-07-24 05:06:59

〈情流心海〉:他者的愛.微笑地哭泣





電影打正旗號探討安樂死的問題,但觀眾細看之下便會發現電影其實以「死亡」作為中心,從而展開有關「尊嚴」、「愛」、「自我」等討論。在充滿詩意意象的鏡頭和對白之下,電影表現近期電影重未展現的沉重。

〈情流心海〉的主人翁Ramon四肢癱瘓,等了二十八年才可以走上死亡的道路。電影依然保留了有關「安樂死」的傳統討論,如以「宗教」的角度切入,探討生命的權利和義務,又例如探討到家人和朋友的愛和負擔所造成的各種影響。

但《情流心海》不滿足於傳統討論,不講求簡單而且沒有意義的正反論證。首先從「死亡」的主體性探討「自我」與「他者的目光」的關係。家人的無私痛愛、兩位紅顏知己茱莉亞及Rosa因Ramon而打開心窗,在他的身旁總存在著無限關心,但重要的是:這些關心總是以「絕對權威」的姿態降臨,以「拯救」為己任,他們總認為「愛」與「關懷」對受難者而言是正面的行為。因此Ramon的感受總是「他者的感受」,他的自我全是建基於別人的目光、期待和權威之上。所以當他對他者的照顧表現抗拒的時候,其實他的自我已經喪失。而「愛」的定義,在苦難和死亡、拒絕佈施的面前,於〈情流心海〉之中有了新鮮的表現:愛與毀滅並存,關鍵在於你我之間有著不可離補的距離。

Ramon多次強調讓他死才是真正愛他。「愛」可以在兩位女主角之中表現出來。Rosa的愛以「提供」(supply)的形式收回(demand),當她失意的時候,總以同情和佈施來反證自己的幸運,因此愛的付出得以折回。可是Ramon逐漸改變了她,最後她知道自己對Ramon的愛不是真正的愛,電影末段吻額(而不作接吻)的鏡頭,正表現了Rosa的醒覺。

茱莉亞與Ramon同病相憐,茱莉亞由隨意翻閱Ramon的感情而使Ramon反感,逐漸他們吸食同一枝煙,意味著他們的心聲互通,真正彼此了解對方的心情;以致到最後茱莉亞背叛與Ramon結下的承諾,不敢正向死亡。當中的心理刻劃相當出色。後來茱莉亞的失憶意味著身體的存留並沒有任何意義,尤其當靈魂早已不在的時候。

電影對白和鏡頭具有相當的表現力,如「飛往海洋」的俯瞰視角,配合如浪潮般的音樂;又例如Ramon離開老家,沿路看到戀愛中的青年、十字架、動物交配、小孩、老人,表現生命中不同階段的美好;最後風力發電的扇褶,以局部走向全景,表現了生命的驚喜和神秘,充滿動感和涵意。又例如Ramon的父親說最傷感的是「孩子『選擇』死亡」,一句語重心長的對白蓋過所有愛、報施與權利的爭辯。

海,是生命之源,同時表現生命的廣闊和包容。那是一種帶神秘色彩,沒法命名、只能以想像感受的自然力,而這種力量卻只存在於孤獨的個體之中。所以電影的英文名字是「The Sea inside」;而〈情流心海〉的高度也在於此。


原載
http://www.hkfca.org/review_article.php?searchfield=filmname&filmindex=1&reviewindex=2
評論